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心魔,叫“我不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周梵 Author 周梵



推荐

作者:周梵

来源:周梵(ID:zerofield0

编辑:

清欢


社长说

如果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的,就根本不可能拥有。



● ● 

有一种心魔,叫“我不配”


纠结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常态,总在两个选择中踌躇煎熬:

去,不去;留,不留;

离,不离;骂,不骂;

忍,爆发;说出来,憋着…


那么多文章和老师总说,学会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可特么我内心就是一个菜市场,声音此起彼伏,压根儿就没断过,我该听谁的。


有人会说,“哎呀,我发现我内心有两个小人在对话。我是不是有双重人格!周梵老师,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其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绝不仅仅只有两个小人,而是有一支足球队(还有若干后补)。每一个队员都是意识里的一个次人格,每个次人格都由一个信念支撑起来。


所以,你永远没办法在任何一个队员身上找到你自己,也不能用某个时刻出现的队员的表现来定义你自己,因为真正的你是他们所有人的整体,你也不是每个队员的叠加那么简单。真正的你比那要更高级更复杂。


很多时候这些队员是各自散落毫无章法的满场乱跑,只有那么一、二个队员(你的主人格)能力最强,控球时间长,但同时也精疲力竭。而且还时不时会和其他队员相撞,方向不统一,相互拉扯,消耗更多的能量。


而成长的终极目标就是能统合内在这些不同的信念和能量,让所有队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彼此协作彼此支持,把这些力量汇聚到一起导向一个目标。


先从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内在分裂谈一谈自卑与自负的分裂吧。



时而自卑,时而自负,自我如同一个钟摆,在这两极之间来回摆荡,这种精神分裂症状如此普遍,你放眼所及的人类基本无一幸免。差别只不过是摆荡的频率和速度而已。


内心的自卑带来最直接的心理症状就是,低配得感。这种心理状态通常隐藏的很深且不易被表意识所觉察,但是却会在很多关键时刻冒出来决定事态的进展。


有些人会在每次快要得到很大的成果时,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做一些和自己的智商不相匹配的愚蠢决定破坏自己原来所建立起来的成果,


而且还会周而复始的玩这种游戏,快要升职的时候,一个项目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快要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时,总是会莫名其妙的掉链子。


虽然意识上很渴望拿到那个成果,但是潜意识却很诚实一次又一次让自己失之交臂。这股内在运作的力量叫做——低配得感。说的简单点就是:


我想要,但是我又觉得我不配。


这样的自己就无法去要一个自己最想要的,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份工作。要么在快要得到的时候突然“发挥失常”,与之失之交臂,要么得到了也总是患得患失惴惴不安。



在《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这本书的第一章,我讲了一个苏卉的故事。


虽然苏卉漂亮,能干、优秀,但在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被忽略和责骂。所以内在有一个声音是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不值得被爱的。所以她长久以来都渴望有人能够真正对自己好,温柔地对待自己,这样她会觉得自己起码还是有人爱的,还是不错的。


这个声音平时不一定会冒出来,但是一旦进入某些关键的时刻,有压力、有动荡感、有不安的感觉时,这个声音就会冒出来。


所以当她进入婚恋的年纪时,出现了一个对她好的人,也就是她现在的先生,在那个时刻让她感觉到安全和温暖。即使她并没有那么喜欢这个人,从恋爱和结婚都带着满满的不甘心,但她还是选择了这个人。



而即使这个时候真的出现一个她爱慕的全然心仪的优秀帅气的男孩,苏卉也是不敢要的,为什么?


因为觉得隐藏的自卑感会让她不敢靠近这样优秀的男孩,这会让她没有安全感,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当和一个足够好的人在一起最恐惧的事是什么?就是被抛弃。


内在的低自我价值和低配得感的部分,会不断的在两个人的关系中释放不安全感的气息,直至弥漫到两个人相处的每一个时刻。


即使对方从未有这种想法,这种因为底层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不安会随时随地地笼罩着自己,所以她才会和她最爱的初恋分手,她的各种不安和猜忌必然会导致这种结果。


我所说的“命”,就是这种在成长中种在骨子里的观念。


而苏卉现在的先生,因为真的很普通,所以和她隐藏的内在自我价值评估系统吻合了——“不够好的我配这样的男人才是合适的。” 


生命是全息的,低配得感不仅仅会影响我们面对伴侣的选择,还会影响我们面对一份工作,面对一个职位的态度,包括对金钱等方方面面。


我记得在我做导师最初的几年,那时还很年轻(虽然现在也是)。有越来越多的学员喜欢我,常常有很多人会来到我的面前说:


“周梵老师,我好喜欢你,你的课程对我的帮助非常非常大!”

“周梵,你的课改变了我的人生!”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内在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确实很开心自己可以帮到别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如此的有意义。


但得到如此强烈的认可内心深处又有些不踏实,觉得他们说的好像不是我,是另一个人。觉得我没他们说的这么厉害这么优秀,感觉自己好想是个骗子,对自己是不是真的这么好充满了怀疑,甚至惶恐哪一天不够好的自己会暴露,然后所拥有的东西会突然全部离开。


这种状态有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名称叫做“冒牌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


是1978年首先由Pauline R.Clance and Suzanne A. Imes提出的。她们最先发现很多能干的女性虽然成绩斐然,却难以把成就内化成对自己才能的信念,而是把成功归结到与自己内在才能无关的因素,比如运气、刻苦或者操纵他人的想法(天哪,我都占全了!)。


于是她们担忧、焦虑、害怕失败、害怕无法保持过去的成功、害怕自己这个“冒牌货”最终会露馅儿。后来的研究表明,其实不仅仅是女性,男性有同样经常体验到这样的心理。


而现在在我带的导师班里,很多开始拿到成果的导师和咨询师在最初也会经历这种“冒牌货综合征”。


尤其是成功的,取得过一些显著成果的人更容易进入这种“冒牌货”的自我怀疑,那些我们所知道的名人,科学家,明星有很多人也会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而做极端的选择。


但也有些人能突破这个状态,面对赞誉或成果依然可以踏实安定,宠辱不惊。那怎样的人容易产生这种心理状态呢?


第一类,是固态化视角的人容易患上“冒牌者综合症”,因为他们的行为动机常常是为了通过成就来证明自己。


无法以动态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认为一旦成功就必须永远成功,一旦获得成就受到挑战,或遇到失败,这些人就会极度怀疑自己、甚至放弃尝试。他们没有办法接纳和统合内心“足球队”的不同队员在每个阶段的表现,会很容易苛责自己。


相反,对自己必须是“成功者”或“优秀者”这个身份没有执着的人比较能对此免疫,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不足,相信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人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不断打破过去的。


第二类容易有“冒牌者”情结的就是那些总想取悦别人的人。也就是我前面说的低配得感,发自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不高,而是把自我价值的确认权交到他人手中。


这样的人总是十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想要让自己显得聪明能干,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于是也更加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即使拥有了很多光鲜建筑在这个薄弱基础上的自我价值也会十分脆弱。



所以当这个价值感是基于他人的评价而建立起来的时候,当内心有些抖动或者外部有质疑的声音,这个价值感和自信心就会瞬间坍塌掉。


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没有提供足够无条件的爱和认可,孩子就总想要通过努力表现、取悦大人来获得爱和认可,就会觉得如果自己做的不好或者不够优秀就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这种配得感的缺失会一直延伸到成年。


当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配得感时,有一个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成长方式就是:


1.学会享受自己的创造过程。


2.把为他人创造价值作为核心行为动机。(对你的城市、国家、世界,对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和意义)


去享受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要总是猜测对方喜欢听到什么回答、自己的表现是否显得聪明。当你把创造过程的享受和创造价值当作动机时,你的重心就从他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就不是以获得认可和赞许为动机。你便不会对自己的“表现”那么患得患失。


显然,思想的转变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每次当自我怀疑来袭时,可以尝试这个冥想法:把你的自我怀疑观想成一个有形有相的存在,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团光,一种颜色,然后对它说:


1. “我看到你了。” – 这是承认自我怀疑的存在。Acknowledge it。


2. “这很正常。” – 这是接受自我怀疑的存在,并允许它安静地呆在你身边。Accept it。


3. “我现在仍然要做我该做的事。”- 与其把精力花在抵制、克服自我怀疑上,这句话是为了把精力集中到你要完成的任务、接受的挑战上,专注做事,心无旁骛。Ignore it。


通过对自己重复这些话,将干扰噪音的音量调低,从而让自己浸润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当专注做事成为你的日常习惯后,你是否还自我怀疑就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毫不相关了。你会在内心建立越来越笃定扎实的价值感和配得感。



再回到苏卉的故事,当她没有足够的认识到自己时,即使所有人都觉得她很优秀了,她依然无法找回真正的自信,从婚姻的困局中真正突破的原因。


她不相信自己能过上更自在的生活,所以连去寻找出路的力量都没有。


一方面,人的意识是多重的,矛盾的,冲突的,一方面我们内在有一个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更好的低自我价值感的人格。


另一方面往往又会有一个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有优越的人格。比如前面提到的苏卉,一方面她觉得“不够好的我配这样的男人才是合适的。” 如果真只是这样,其实就没有问题了,生活会平和顺遂地过下去。


然而不要忘记,我们的内在有一整个足球队,除了自卑低配得感的自己,她还有一个自负的自己。她同时有另外一种自我认同,就是社会层面上的认同——


“你看,我聪明漂亮,能干上进,还会赚钱,我比很多人都强,其实我还是不错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一方面苏卉潜意识觉得自己不够好,只有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才安心(因为能保证他绝对不会离开自己),另一方面头脑又不甘心,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我只能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在老公面前又有强烈的优越感和傲慢。


就这样,一个自卑的自己和一个自负的自己相互攻击,轮流坐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像苏卉这样的人,既不选择向前奔跑,也不选择躺下休息,而是蹲在原地,一边痛苦于现状,一边又不准备做任何改变。这就是很多人纠结的原因。



因为内在有两股力量在拉扯,当我们没有对自己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时,就无法驾驭这两股力量。甚至,即使苏卉选择离婚,如果这两股力量没有整合好,在下一段婚姻中,还是会出现对配偶又评判又依赖的问题。


所以自卑低配得感的人格,同时一定也隐藏着一个喜欢跟他人比较找平衡的自负的次人格,自我的认同在这当中来回摆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脆弱的自我平衡。


但这种假平衡之下就是强烈的纠结和分裂感,一会儿觉得自己很好,对所处的境地或所拥有的东西不甘心各种嫌弃评判,一会儿又觉得自己不行,各种惶恐焦虑。


而真正的成长就是整合这两股能量,超越好坏优劣的比较,不再认同用那些僵化的价值标准去审判他人或审判自我,体验到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就是终极的力量感,也只有这样你才能给出他人无条件的爱。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毕竟我谈的是心理、是生命,是精神,这些是这个宇宙间最为复杂精妙的存在,不可能学习到几个零散点就领悟透彻的。


但无论多么复杂庞大的系统,都是可以一步一步完成的。


●  

1

 你可能会喜欢:

从小自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变得自信?

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

所有的自卑,可能都源于这个惯性思维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